B2C電商基本要素
一般公司於網路上經營網站賣商品/服務,就稱為B2C(Business to customer)電商其獲利結構可拆解成三個區塊,分別是流量來源、轉換率、與客單價,當這三個區塊相乘即是營業額,所以想提昇營業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這三個地方下手,而數位廣告的作用就是在於優化流量與轉換率這兩個區塊。

我該看哪些指標?
依照上述的提到的公式我們可以將指標分為兩類,流量觸擊型指標與轉換型指標,分別對應不同的維度與要素,同時能夠計算每個單位的成本,進而可以評估並找出可優化的地方,如何提高流量維持轉換率,或是在流量不變時進而提高轉換率,這都是重要的課題。
流量觸擊型指標
- 曝光Impressions:曝光又稱為瀏覽是用來衡量廣告被播放的次數
- 觸擊Reach:觸擊是指觀看廣告的人數,假設A君看過一則廣告5次,則計曝光5、觸擊1
- 互動Engagement:指與貼文互動的行為,包含按讚、留言、分享
轉換型指標
- 點擊率CTR(Click Through Rate):計算方式為實際點擊次數/總曝光數,這個指標用來衡量廣告的觸擊效率,也可評估衡量廣告受眾是否正確,是線上行銷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
- 廣告收益成本比ROAS:計算方式為廣告帶來的營收/廣告費用與成本,代表每付出1元的廣告費可得到多少效益,這個指標為線上行銷重要的指標之一
- 廣告淨利成本比ROI:計算方式為(廣告帶來的營收*毛利率)-廣告費用與成本/廣告費用與成本,這個指標代表線上行銷真正替我們帶進來多的營利,提高ROI是我們最終追求的目標。
成本型指標
- 每次點擊成本CPC(Cost Per Click):計算方式為實際點擊/總曝光,每次取得一個流量(點擊)進入所花費的成本,可搭配GA中的跳出率算出每個月網站所損失的流量成本。
- 每次取得名單成本CPL(Cost Per Lead):計算方式為取得名單數量/廣告費用與成本,名單可用於再行銷中,比一般的點擊和流量更精準。
- 每次行動成本CPA(Cost Per Action):計算方式為行動次數/廣告費用與成本,一般而言此行動會設定為購買行為,所以又可理解成”每單位獲客成本”,最直接理解就是要帶一個人進來購買要花多少錢,這個指標也是線上行銷重要的指標之一,最直接衡量廣告的成本效益。
如何優化我的廣告?
我們知道了這麼多的指標後,就可以拿來衡量我們的廣告成效同時也可以開始優化廣告組合,優化廣告組合前有幾個簡單的步驟我們可以依循進行分別是,找出獲客成本空間、確認優化區段、逐步完善測試這三個步驟。
1.找出獲客成本空間(CPA的底線)
剛提到CPA是衡量廣告效益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願意花多少錢買一個客人進來讓他消費,這個金額Range一般會抓在產品服務的毛利空間中,因為超過了毛利即使他進來消費也還是賠錢,所以優化廣告的首要目標,是先確定每單位獲客成本的能力。

2.確認需要優化的區段(到底要優化流量還是轉換)
先確定自己的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流量區段的問題還是直轉換率的問題,接下來最直接的方式不外乎就是針對流量、轉換率與轉換成本這三項來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有了目標之後也可清楚的制定之後的策略。
- 提高流量:針對提高曝光、觸擊、互動的效率進而提高CTR點擊率,進而在不增加成本可提昇流量,透過使用不同的素材與場景來擴充更多的人群,以達到目標
- 提高購買轉換率:在精準行銷的組合中,多搭配產品優惠活動或優勢,來使消費者立即進行購買行動
- 降低購買轉換成本:投入名單或搭配再行銷的其他渠道提昇行銷組合的精準度,進而降低購買的轉換成本
3.逐步完善更新迭帶(不斷的測試更新)
確認第二點需優化的區段後,記得一次只能設定一個目標進行優化,並進行對受眾或是素材來做嘗試,當要優化受眾時素材不動,當要測試素材時則受眾不動,以小規模測試各種廣告組合找到成效顯著的廣告組合再進行放大,以此類推。
依照我們所討論,Faceook廣告也只是數位行銷的一種手法而已,廣告成效會被各種因素所影響,我們要優化的是整個行銷流程數位行銷優勢在於便於追蹤,透過數據的追蹤觀察分析找出問題,並不同渠道的搭配如SEO、SEM、聯播網廣告等等,將自己的數位行銷策略逐步的迭帶。
想了解更多廣告投放的秘訣、探討該如何幫自己的品牌打廣告,歡迎與我們聯繫,一起討論如何透過廣告,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品牌與產品!